<tbody id="bzmfh"></tbody>

<rp id="bzmfh"><acronym id="bzmfh"><input id="bzmfh"></input></acronym></rp>

  1. <th id="bzmfh"><track id="bzmfh"></track></th>

    <tbody id="bzmfh"><noscript id="bzmfh"></noscript></tbody>

    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包善容德 冰火無隔

    包善容德 冰火無隔

    ——輕彈慢點包容冰詩歌鮮明特點之真情實感

     

    藍帆

     

      有幸,終于騰出時間集中細看《岷州文學》主編、當代詩人包容冰詩作。此前零星所讀時間倉促,都如輕風一縷,走馬觀花。盡管“走馬”,但畢竟還是“觀花”了,也就有了真切感受于心頭:包容冰創作的詩歌有心,有情,不是隨心所欲,不知所云,他所寫作品多是有發乎內心情感,有溫度,有指向,有寄托,有寓意,有遞進,有升華,有身臨其境,影在其中之狀;真情實感力透行間,主人公形象如在眼前。

     

      一、有感而發詩之基因

     

      有感而發,誰的 “感”?無疑,是主人公之感,那也就不言自明,詩中要有主人公的影子,抑或“我”就在,抑或“我”就是。我對詩歌創作的這種認識,恰巧契合了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文賦》闡述的思想。

      這也是包容冰作品所呈現的以真情實感鑄就的文情詞語,所營造的紛繁意象及播撒出來的真誠作品。“秋風吹拂黃葉的聲音,如詩/場院里堆積新挖的黨參和黃芪/我在局內也在局外,忙亂的人/收拾晚餐,我呆坐在屋檐下/內心翻騰難言的波濤……”( 《珍惜慢慢老去的時光》)。

      這首詩開宗明義,定位于內心情懷的抒發,通達流暢,通俗易懂,給人不說不快,唯有吟詩方得娛樂之感。僅僅五句,交待出背景:聲音——秋風吹拂黃葉;事物——黨參、黃芪;場景——我呆坐屋檐下;狀態——翻騰波瀾。

      如此細表內心活動,心理歷程:喻體離奇獨特,看似冷寂,實則思維理性,真實如火,耐人卒讀。

      詩人在藝術想象過程中,許多心理活動交織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辭便會紛至沓來,所要創造的藝術形象也愈加清晰鮮明。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正所謂“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他在《珍惜慢慢老去的時光》中這樣敘述:“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我已走出/饑寒交迫的困境,遠離農事/撂荒的土地于夢中喊我的乳名/細聽,像極了母親微弱的聲音/充滿巨大的磁性和悲憫”。

      詩歌創作是個人情懷所現、極富主觀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不是新聞報道追求客觀立場與行文風格(新聞也是狹義客觀,因為選材本身已含主觀態度,本人曾為黨報資深記者:專業職務為高級記者、首席記者,會對新聞與文學有鮮明界定)。包容冰的詩即便不會每首詩都是大格局,寬領域,而也沒有一首云里霧里,胡亂搬運形容詞乃至攫取他人意象詞語,浣洗他人冥思苦想營造的文學意象和奇巧詩句。

      這該是有尊嚴的詩人具備的德行與操守。

      由此我想到先賢所云:《孟子?盡心下》即“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譯文“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span>

      包容冰的詩,讀來可以感受到創作初衷,篤厚情懷,情真意切,文筆坦蕩,言之有質,境中含情。如題目表達:“包善容德 ,冰火無隔”。

      他的詩情真意切,表達通俗易懂,流暢有物,讀來既朗朗上口,又充滿內涵。

      詩歌來源于生活,然而,生活不僅僅是美的源泉,生活是艱辛的(從藝術理論角度說,除了有正劇之美,還有喜劇之美、悲劇之美),酸甜苦辣在敏感的詩人思考中總會提煉出真善美的作品,但它需要淬火,即在詩人凝重沉郁中呈現“智性上升”進而“成為一面高蹈的旗幟,迎風獵獵”以飧讀者。

      其作品有時凝重沉郁,有時苦吟慢道,仿佛與朋友推心置腹,娓娓道來。“有時,我像洮河激越/有時,我又像岷山靜默/《西藏生死之書》分泌出哲理的思辨/唯有智性的眼睛/才能讀出她的精髓和博大內涵//人在洮河岸邊/進出東門,獨自在岸上行走/口中念念有詞,擦肩而過的人/難以看到我內心放射的光芒”(《洮河岸邊》)。

      通透的起始,看似直白的傾訴,表達直抒胸臆的風格與真情,道出了凝重的內心感受。而這種詩風與宋代詞作家柳詠風格同出一轍。柳詠,是宋代詞壇舉足輕重之人。北宋時期,柳詠作品不僅在詞壇聲名鵲起,而且在尋常百姓間廣泛流傳。試想,如果不是通俗易懂而是拘泥生澀,百姓何以唱頌?!胺灿芯?,皆能歌柳詞”,一言已概覽。

      讀包容冰這段詩,難免想到子美先賢五言詩《春望》中兩句: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對偶、擬人姑且不論,僅就詩意而言,杜甫傾訴:當內心感動時花朵有淚流,而傷別離時竟然飛鳥掠過已然驚擾內心。抒情主人公觸景生情,移情于物,鮮明顯現了優美詩歌的豐富情致與內涵的飽滿。這是詩人由衷的詩情詩心詩意。包容冰這首詩(包括其它作品),整體不是五言律詩(格律詩即古體詩),就沒用嚴格的拘泥于對偶表意,但詩中潛藏詩人文學修養,傳統經典之于內心感悟與才情的融會貫通,于是,還有了韻律美感?!朵影哆叀罚?/span>“洶涌澎湃的洮河啊 /對著你/ 我有時發呆/ 間或浮想聯翩//有人跳進你的懷抱,再沒有回來/有人坐在你的身邊夜夜號啕/ 兩岸青山靜默,雖然一言不發/其實它心里什么都明白……”。

      詩中不由自主地押韻,節奏起伏跌宕,情感率真,其它作品也都是如此,不得不說彈指而就,妙趣天成。包容冰對望家鄉的洮河那洶涌澎湃地流淌狀,聯想曾經的場景,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寫實,實虛,與其說“它心里什么都明白”,莫如說抒情主人公心里更明白,他悟出的人生五味雜陳,無可奈何。正是這種深沉情思,他才化出這樣的詩句:洮河甚至感動:撂荒的土地喊著乳名,像極了母親微弱的聲音……詩人的鄉愁是化不開的情結,揮不去的念想?!队忠姽扔辍罚?/span>“雨潤萬物,百草萌發/我的心里風雨縱橫,波浪滔天/一粒五谷養育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生死更大的事/令我動容。乃至深鉆細研/百年歲月,在天人眼里曇花一現/我才頓悟自己的渺小/小得像一只忙碌的螞蟻,隨時/有可能被一只大腳無意間踩死”。

      包容冰的作品再次佐證,耐人尋味的好詩一定是飽含真情的,也就是說,寫詩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即主人公內心有賁張的激情,有通達流暢唯美的意象與情感的交融感受,如此這般,便在抒情意愿和藝術技巧支配下,形成美的詩歌進而坦露心聲,這種美好感受又傳遞他人。而這種狀態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品格、修為、特質、追求,簡言之——價值取向。

      文風高雅,作品通透,意象獨特,表述靈巧,才能形成詩人與讀者通感共鳴,彼此喜愛,這應該是每位真心創作的詩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于社會來說,寫出來這樣作品的詩人善莫大焉!換句話說,這樣的詩歌便有了風化社會,泄導民情的客觀價值。民情有歸,共鳴凝聚,這個道理并不矯情。我不能揪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同理,詩也是隨著詩人的表達接地氣,現真情,富美感。

     

      二、生于思考感知承受

     

      成熟的詩人會具備一定修為與學養,往往作品一出手,不但表達了詩人觀察思考與感受,同時,讓讀者通過審美形成與詩人的“通感”,否則,那是自娛自樂,自我消遣。詩好不好,是真誠表達,還是“障眼法”蒙外行,明白人一眼便可看出“有沒有”;有什么?當然,是有真善美。

      前面說了,寫詩首先要有真情實感;要呈現悟道通情,進而與讀者形成通感體驗與審美共鳴,與此同時,字里行間,蘊含正確語法修辭,具有正確的語言文字,遠離胡謅亂拽,云山霧罩,生編硬造……包容冰是有語言文字修養的,通達語法修辭,提煉推敲,他寫得分明是自由詩即新詩,竟已然包含了平仄互現,韻律錯落,注重第一聲字詞即陰平與第四聲字詞搭配呈現,進而使詩歌具備了生動的音節美,韻律美,再用一個大些的語言表述一下,即有了漢賦駢體詩文的節律感。正如陸機《文賦》包含的思想“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文賦》充分肯定了藝術想象的作用,認為在構思階段,則“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情騖八極,公游成仞”,“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表明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完全沉入藝術想象過程中。

      包容冰的詩無論抒情表意,還是反思自嘲,反諷不屑,都可見深刻思考,很多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誠摯篤定撲面而來,客觀來說,足見真誠,足見世事,而不見子虛烏有,原地打轉;他是當鋪排則鋪排,當縱深則縱深;既注重理情的邏輯思維,同時,不缺失感性抒情的發散性思維,展現出并不刻意的藝術才情與寫作技巧,摒棄了“口水化”和“云霧狀”,自然容易與讀者形成審美共鳴。“回一趟久別的故鄉/我的心被眾多事物揪得生疼/那些滿臉布滿滄桑的鄉親/目光暗淡,神情木訥,動作遲緩/粗糙皸裂的手指,接過我遞給的紙煙/欲說無言。而我有許多話/卻無從說起——”《回到故鄉的無奈和蒼?!?。

      一個動詞“揪”字,用得恰如其分,更入木三分,使詩人深刻的思索、牽掛、擔憂、同情、痛楚、困惑、無奈、無助、擔當等等逐一暗喻而現。

      接下來,詩人開始回望,聯想,抒情,仿佛于無聲處驚雷炸裂,當然,這種炸響之聲卻沒有劃破長空,已然使詩人被荒涼雜草所暗傷。 包容冰在《回到故鄉的無奈和蒼?!防?,打開情懷:“父母相繼離世,已有經年/老屋空空,一院的果木瘋長/枝杈旁逸斜出,卷葉蟲安家落戶/肆無忌憚,將我不屑一顧/菜葉上爬滿一簇一簇青春蛆/叫不上名字,認不出公母/它們是哪里來的不速之客?//久別故鄉十多年/我的鄉音未改,鬢毛已衰/望著列祖列宗安息的荒冢/荊棘葳蕤,雜草叢生,蟲蟻縱橫/無奈和蒼茫包抄而來/酬答歸鄉旋轉的游子……”。                         

      荒涼滿目,樹木瘋長,蟲子安家落戶……詩人欲哭無淚,心事浩茫,舉步維艱,如鯁在喉的痛苦令詩人感到一片茫然,無可奈何。

      思考的過程正是熔煉內心感悟的過程,而詩人要用詩歌藝術手法表現出來,這就要用比喻、借代、形象對比、夸張,抽象具象等等技巧分別出擊,恰當而用。包容冰在詩中曾有夸張的手法,同時,又不過分渲染,放收有度;既直抒情懷,又言而不透,如同掩面而泣,而不嚎啕大哭,這是文人的思維定勢(從一定意義上說,文人未必學歷絕對卓越……)。“時序像一把無形的刀/一刻不停地切割大地的事物/我的額顱一天天深陷,深得可以/埋掉三千大千世界的浮塵/過分的夸張你不要驚詫/這是我又見谷雨的節令,浮想聯翩/給生命的漏洞打一個補丁”(《又見谷雨》)。

      包容冰的詩起筆于事物,升華于情懷,詩性的鑄就,可見詩人動筆之前是深思熟慮的,但深思熟慮并不必然一揮而就迸發成如意作品,這需要內心深處發酵后的升華。升華有時產生瞬間,這就是靈感。細心品讀包容冰詩歌,不難發現靈感頓生之跡;靈感是生活長期積累的精神產物,靈感如同穴位,有了它,針刺下去,會發散出大面積冷熱酸麻脹痛等感覺,這就是療效。那么,是不是與詩歌創作的巧慧與審美特色及產生與讀者的異曲同工呢?!

      先賢陸機曾在《文賦》中強調情感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他指出,藝術創作成就的取得同“應感之會,通塞之紀。即詩人著筆與靈感有密切關系,他認為,靈感具有“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的特征, 同時,在藝術風格上,他崇尚華麗之美,強調“麗辭”,這也反映了六朝時期講求形式美的社會新時尚。我們可以試想,沒有呈現形式美的詩,駕馭內涵之美會不會順理成章呢,其理如同一個邋遢零亂,舉止粗俗的人說其斯文儒雅,做事嚴謹精致,恐怕讓人難以置信。由此說來,這二者的道理可謂異曲同工吧。

      詩人還以借代、設問、暗喻等藝術手法表述內心豐富的情感,以留白筆觸反襯淡淡的幽怨,點到為止,讓讀者去耐心品味其內心告白。“誰能與我同行/人海茫茫,知音難遇/讀懂我的人鳳毛麟角,稀有難得/走遍天下,在俗世的眼里/我好像也是一根飄動的稻草/可昨夜的夢有些稀奇古怪/年逾天命的啞巴表弟,在夢中說話/一些內容醒后又忘記/只記得說,呼巖鸞長者/曾經是清朝的一員大將,統領三軍……”(《誰能與我同行》)。

      接下來,包容冰用了《詩經》賦比興的寫作手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而引起所詠之詞后,又沒有順勢宣泄情緒,而是筆調一轉,道出內心寄托與期待:“啞巴表弟在夢中說話/是真是假并不重要,我不去追究/我和呼老心照不宣/擬定了人生共同的方向和歸宿/未來的前途不可估量”(《啞巴表弟在夢中說話》)。

     

      三、靈感通感美感共融禪情善感

     

      行文至此,樂天先師突然形于眼前。曾經同元稹一起倡導了“新樂府運動”的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化,語言通俗易懂。他是中唐時期以來對后世影響相當大的詩人,他主張詩歌的創作必須通俗易懂,真切寫實性,而他的作品正顯其意,使其詩歌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再讀一些包容冰的詩 ,感覺不經意間包容冰的詩同白居易先生情感特質與內心詩興同出一轍?!陡杏X》:“我仿佛預感生命的斑斕/超越世間的卑俗和齷齪,將升華為/一種高邁的信念,引領群蒙/走出泥沼的險灘//食素問道,已有多年/結怨哪有解怨好。緣生緣滅/起心動念,舉頭三尺,我的思想/灌進清風明月的旋律,竹影婆娑/異樣的感覺襲來,陋室獨坐/翻開三千大千世界的圖解/于股掌間萎縮成一粒微塵”。

      念動驚心,食素為善,這是包容冰修煉人生,無緣大慈的同情悲憫使然。詩句平實易懂是白居易詩歌明顯特點。他每作一詩都會誦讀給老婦人聽,老婦人如果能聽得懂,他便快樂收藏;相反,老婦人如果聽不懂,他便繼續修改。這便是傳世故事“老嫗能解”的縮寫版。如此這般,卻真正達到了“言淺而辭美,言淺而意深”的藝術效果。白居易主張詩歌要有關人倫教化,要反映社會現實。

      白居易如此認識并實踐,進而使他的作品真正達到了“言淺言辭美,言淺而意深”的藝術效果。

      白居易主張詩歌要有人倫教化,要反應社會現實。所以他在《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詩學主張,認為文學的作用在于“被察時政”“泄導民情”。

      包容冰的詩幾乎每首都鮮明呈現著通俗暢達,不裝腔作勢,故弄玄虛,借以嚇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關注時政,見解鮮明,大氣高遠,其作品可謂一詩一格,五彩絢麗。同時,他對其他詩人意象磅礴的好詩非常欣賞;有時參與征集、主辦活動、出席論壇等等,神情莊重,精神在線,更愿意推薦來自社會題材的作品,比如推薦反腐主題的詩,高視野、大情懷的唯美作品; 其價值取向體現出良心詩人的視野定位與道義擔當。

      從詩的意象來看,包容冰的內在情感屬于多層面,敏感型的,善于思考,常態為詩,那么,他心里何止用“藥”調和“胃酸”,還會有主客觀的錯位,事與愿違的苦惱與無奈吧!

      但對于一位開明、善良、真誠的詩人來說,這些都無妨,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于是他依舊帶著禪意情懷,抱著慈悲之心,關注人生命運的終極目標去追求真善美。 我坐在堂弟家里講經論道/把信仰的種子撒在故土的風沙里/不失正覺正念,正思維正精進”(《時光已老去》)。                            

      無論靈感,表義,抒情,論事,詩人的作品都會呈現“三觀”,這不是唱高調,也不必唱高調,因為詩人不為從政,但詩人應該善思并寄情,進而坦露獨特發現,敏感思考,卓爾不群的表述,與社會整體氛圍相融合,游離于現實生活,接地氣,不虛夸。缺少時代痕跡的詩甚至惡俗的詩,都不是包容冰追求和呈現的。

      我們說白居易喜歡用比較淺白的句子來表達詩意,但他們流傳千古的作品不但不淺顯,而且藝術效果驚世駭俗。包容冰的作品同樣明白易懂,讀起來并不淺顯單薄,在讀者當中留下摯樸、篤厚、平和、沉淀之感。在他的作品中,呈現的顯性意象信手拈來;追趕時光,珍惜存在。何故?緊迫感,作為感,關注社會,摯愛生活,珍惜生命,愛惜親情友情善情,對生活不畏懼艱辛貧困,對美好的事物不停止追隨。這些詩句印痕鮮明,不勝枚舉;窺斑而知豹。詩人站在家鄉的《洮河岸邊》:“每一天匆忙的日子都在結果/無論早晨抑或黃昏,我對著岷山/不斷刷臉。奔流不息的洮河/與我的夢一樣悠長。走進黃河/涌入大海,那些沉淀的泥沙/ 慢慢抬高海洋的河床”。

      前面我們回望了白居易的文學主張、作品特質,從一定意義他看,可以說他綜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其中又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正如孟子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他留下近三千首詩,提出一整套的詩歌理論。他還把詩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觀點,他還認為“情”是詩歌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他覺得天下最感人的東西就是情,所以說情感對于一首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包容冰的詩,同質情感何嘗不包容中國傳統的儒、佛、道之情?包容冰的詩不拘泥于禪情佛愿,而慈悲、大愛的情懷使我們油然而生敬佩?!稌鄷r間太少》:“獨自在岸上行走/口中念念有詞,擦肩而過的人/難以看到我內心放射的光芒/此刻,沙塵暴襲來/將我們掩埋。記憶回到從前/日子頓然暗淡/耗盡了大半生時光/等待我的只是日落西山,黃昏召喚//之所以我有了抉擇和敬仰——/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和華/穆罕默德各位大德圣賢/當世人糊涂地把你們看做/禁錮思想的封建迷信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已經成熟,福音臨門”。

      詩人包容冰與儒釋道傳統文化結緣深厚,情懷真摯博大,思接千古,放眼寰宇,追求永恒,豐沛的內心世界呼應人間煙火,并不被紅塵裹挾,特立獨行,求法問道,無論懷想怎樣的信念與初心,追求美好善良永恒都是不改初衷與歸宿。他沒有物質奢念,沒有邪氣品行,沒有非分之求,內心是那樣堅固與閑適寧靜,那樣負重而輕松地遠行,進退自如,卓爾不凡。這便是一個平心靜氣,不慕虛榮,不善炒作炫耀的優秀詩人的高貴品質。

     

      作者藍帆簡介:

      藍帆,四川傳媒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報告文學、中國散文學會等會員、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普通話一級甲等);中國文化促進會語言藝術委員會、當代文藝工作委員會等學會會員;當代文藝工作者委員會指導專家、華語詩歌春晚朗誦藝術顧問;CCTV全球愛華詩歌春晚藝術顧問;夏威夷作家與朗誦者藝術團藝術總監等等。

      諸多省市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詩歌創作與朗誦指導專家;四川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理事、文藝研究院副院長、女散文作家創作中心副主任、人人文學、《名家典藏》副總編、《中國農莊》總編助理、CCTY全球愛華詩歌春晚藝術顧問、華語詩歌春晚藝術顧問……曾獲海內外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征文評獎特等獎、金獎、一等、百年新詩創作“最具活力獎”當代詩歌、詩集獎……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解放軍報》《詩刊》《星星》《鴨綠江》《西藏文學》《上海文學》《四川文學》《揚子江》《詩林》《綠風》《文學港》《詩潮》《中國詩人》《詩選刊》《香港文壇》《女也》《香港文藝報》等海內外知名報刊;作品傳入美國、日本、新西蘭、泰國、澳門《詩歌月刊》等海內外知名報刊;有新華社、新浪、中國詩歌、中國作家等著名媒體的現代融媒體平臺及中詩網、作家網呈現作品,點讀總量速達數萬;近百次獲得海內外詩歌散文報告評論等征文特等獎、金獎、一等獎、詩歌創作、朗誦特等獎。已出版個人詩集等六部……入編近百部典籍。

     

      包容冰簡介:

      包容冰,男,漢族,196312月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定西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岷縣作家協會主席,《岷州文學》主編。

      出版詩集《我的馬啃光帶露的青草》《空門獨語》(上下卷)《內心放射的光芒》(上下卷)《覺行慈航》《驛路向西》(上下卷)等多部。在《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刊等國內外諸多刊物發表詩歌多首。

      曾獲第四屆中國當代詩歌獎貢獻獎;甘肅第四、六屆黃河文學獎;定西市第二、四屆馬家窯文藝獎;山東省第三屆全國網絡文學大獎賽詩歌獎;和平崛起?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文學大獎賽詩歌類特等獎等全國性大獎賽三十多次。

      主編《新時期甘肅文學作品選?詩歌卷》。

      有關包容冰的詩歌鑒賞、評論集有《包容冰新詩評論集》《包容冰佛詩賞異》《包容冰詩歌論》《包容冰詩歌研討會論文選》《包氏佛詩的考索》《讀包容冰詩集〈驛路向西〉》等300多萬字。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免费视频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无码免费观看_啦啦啦啦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www无码_俄罗斯xxxx性全过程
    <tbody id="bzmfh"></tbody>

    <rp id="bzmfh"><acronym id="bzmfh"><input id="bzmfh"></input></acronym></rp>

    1. <th id="bzmfh"><track id="bzmfh"></track></th>

      <tbody id="bzmfh"><noscript id="bzmfh"></noscript></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