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人生
——獻給年近花甲的自己
作者:成法
窗外斜風細雨,室內鍵盤噠噠,當我敲下書稿的最后一個句點時,數月的緊張與忙碌都在這一瞬間得到放松。夜近破曉,星子靜謐,似與我遙呼,該美美睡上一覺好好休息了。然而沐浴之后困意全無,不知不覺又重回書房,習慣的端起書桌上的普洱,醇香入心脾,一杯入口唇齒留香,余味回甘。讀書寫作于我而言雖乃平常之事,然而此時,仍長長舒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心曠神怡。因天下廓廓而凡夫乃逆旅一過客也,流光拋擲半百已近花甲之年,在離開高校(曾經在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專門從事刑法教學科研二十余載)現已在北京工作十余年后的又一部學術著作即將問世。此書乃凡夫告別研究刑法學術殿堂之封關之作,亦即將開啟全新生活的開始?;仨?,歷歷在目,個中滋味如啜此茗,更兼窗外瀝瀝細雨打破了內心的平靜,有感于數十年的風雨人生路,吾一介書生不禁百感交集,潸然淚下,歔欷不已,淚滿衣襟。
模糊的視線,將我牽入記憶長廊,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三十幾年前的校園——
仿佛又看到,操場上,同學們忙碌的身影,有跑步的,有打球的,和著不遠處還傳來朗朗的書聲——
仿佛又看到,課堂上,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聆聽,法律條文的解讀和疑難案例的剖析——
仿佛又看到,圖書館里安安靜靜,鴉雀無聲,同學們聚精會神、埋頭苦讀,偶爾聽到翻閱資料的沙沙聲——
仿佛又看到,晚飯后,同學們三五成群漫步校園小徑,你追我逐,談笑風生,歡歌笑語——
仿佛又看到,難忘的午夜,室友仍在臥談人生事業的境界,縱情豪邁,酣暢淋漓,激辯聲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在孩童時我就喜歡看連環畫,聽大人講故事。從小學起就開始讀書并崇拜那些大文豪,讀過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魯迅的《吶喊》和《朝花夕拾》;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雖然那時年幼,讀書也不求甚解,但從字里行間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受到了很大啟迪,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也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讀的書也逐漸增多了。也深深感覺到了書的通透、優雅和睿智,既可以沖破歲月的塵煙,又可以浸潤到人的心底。想當年就讀大學法律伊始,我就把學習研究刑法學作為了人生今后的明確目標,迄今已先后閱讀了大量的涉及刑法學、社會學、犯罪學方面的書籍。如高銘喧教授的《刑法的孕育與誕生》;王作富教授的《中國刑法研究》;周密教授的《中國刑法史》;以及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柏拉圖的《法律篇》;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彭梵得的《羅馬法教科書》;梅利曼的《大陸法系》;凱爾森著《法與國家的一般論》等等。通過閱讀和學習倍感受益匪淺,不僅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提高了學術水平,同時也悟出了許多道理,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層次。在校讀書期間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于1988年初我撰寫的《論牽連犯的認定和處罰》一文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習與研究》雜志上發表,這是我的處女作。當年中旬我還參加了一部法學著作《律師法學》部分章節的編寫。這一年,可謂我在學術上的啟蒙之年,也是我執著追求目標的奮斗元年。論文的發表,書籍的出版帶來的鼓舞和鞭策,讓我在學習研究刑法學的道路上更是信心倍增,神飛氣揚。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扒覍⑿戮圃囆虏?,詩酒趁年華”。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告別了可敬可親的恩師,告別了朝夕相處的同學。背上青春的行囊;胸懷滾燙的理想;懷揣美好的憧憬;帶著家人的期盼;銘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先訓;離開了難以忘懷的校園,踏上新征程,啟航新夢想,來到了家鄉市公安局報到,開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期間,無論是參加全市各種刑事案件偵破研討會,還是參與具體案件的偵查預審,亦或是撰寫全市各種刑事、治安案件調研報告。我都傾盡全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其中,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力求取得最佳效果,受到市局上下一致的好評。1989年10月我還有幸參加了中國刑法學會在上海舉行的學術研討會,并撰寫了論文在大會交流。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家級學術研討會議,第一次見到了過去只能在法學教材、著作、學術論文中才能看到的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本尊,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國內刑法學界諸多權威專家學者。如當代人民教育家、著名法學家、刑法學泰斗,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高銘暄教授和著名刑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王作富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歐陽濤和崔慶深研究員;北京大學楊敦先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文燕教授和中國刑警學院李文芳教授等等。能夠和這些學術大咖們當面請教學習讓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同時也更加清楚的看到了中國刑法學的未來和發展方向,更加堅定了學習研究刑法學的信心和動力。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市公安局工作幾年確實學到了不少書本之外的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和發展。然而,工作一段時間,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我還是下定決心離開市公安局專門從事刑法學研究。萌生此想法,一是緣于此次參加全國刑法學年會開闊了我的學術視野,堅定了我重返校園繼續深入研究探討刑法學的決心。二是深感做學問搞研究一定要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并要靜下心來全神貫注、踏踏實實的潛心鉆研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并取得一定的成績。于是我告別了市公安局的領導和并肩作戰的戰友,離開了市公安局,毅然絕然地選擇了到中國刑警學院專門從事刑法教學科研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1990年6月經過面試、試講、政審等程序后,我正式調入了中國刑警學院。能夠如愿在高校專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雖然當時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然內心仍忐忑不安,因為深知教書育人并非簡單之事,尤其是給高材生授課更是不易,前面一定是布滿荊棘,困難重重。但既然選擇此路只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清晰記得第一次走上講臺,一手拿教案,一手端水杯,身穿一套嶄新筆挺的警服挺胸抬頭步入講臺。當看到教室里那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求的眼神時,內心的緊張感頓時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依學院規定與學生互敬禮儀之后向同學們講述了作為一名優秀人民警察應當具備的一些基本素養和注意問題,由于我和同學們年齡相仿,無形當中就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當我把自己工作時的一些切身體會分享給同學們后贏得了大家雷鳴般的掌聲,之后又講授了刑法的概念和特征等內容。課堂上同學們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師生互動,高潮迭起,每講到精彩之處同學們都以掌聲回應。如此的講課效果讓我有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下課后回到辦公室仍意猶未盡,不僅沒有一絲疲憊之意,甚至還有一種學生們給予的成就感,從此就開始了我全新的刑法教學科研生涯,開啟了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師雙重身份的職業生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盡快成為一名集教學、科研和辦案于一體的復合型教師,我每天除了上課、工作,業余時間幾乎都是看書備課、潛心鉆研、孜孜不倦、不輟著述。不久即在《人民公安報》和《法制日報》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我國刑法中應增設綁架罪”和“重大醫療責任事故罪芻議”。由于這兩種報刊在社會面尤其是全國公安政法系統影響較大,因此,在學院引起一定反響。特別是“重大醫療責任事故罪芻議”一文見報一段時間后,我幾乎每天都收到數十封涉及醫患糾紛的法律咨詢信件和電話。市檢察院一位業務處長給我打電話稱該文很有實際意義,對檢察機關辦理涉及醫療事故案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就一些具體案例的細節問題同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探討,并希望我平時多關注實際問題為司法實踐多提一些建議和措施。放下電話后深以為然,由衷感嘆,法學專家學者理應深入基層了解實際情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解決一些司法實際問題。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對1979年刑法典的修訂并于當年10月正式實施。97刑法典公布后刑法學者紛紛著書立說研討分析,當然我也參與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絞盡腦汁,深思熟慮并結合教學科研及司法實踐草擬了《關于97刑法修改方面的論著提綱》,交到了知名刑法學家時任北京大學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主任楊敦先教授手中。楊教授看后很是贊成并決定與我分工協作,共同撰寫一部關于探討97刑法典方面的論著。根據分工,經過我倆各自夜以繼日“挑燈夜戰”、“摸爬滾打”的反復研究修改后,我們終于完成了書稿,確定書名為《刑法的修改與適用》,于1997年5月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此書當時受到刑法理論界及刑事司法人員普遍贊譽并榮獲了1998年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隨著教學科研工作的深入,深感自己學術功底與現實要求尚存一定距離,不足以撐起心中對刑法學的那份摯愛。于是,帶著“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的想法,攻讀了刑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時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守芬教授。攻讀博士期間被北京大學濃郁的學術氛圍深深的吸引和影響,聆聽了劉守芬教授、張文教授、陳興良教授、陳瑞華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不僅開闊了學術視野,而且教學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先后在國家、?。ú浚┘壙锇l表了十余篇學術論文,最終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獲得博士學位后懷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雄心壯志一鼓作氣又進入了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從事博士后研究。法學所作為國家社會科學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可謂名家云集,高手如林。有幸榮登這一學術圣殿從事博士后研究,徜徉在濃厚學術氛圍中接受學術大師們零距離指導實屬三生有幸。我的合作導師陳澤憲先生是國內著名刑法學家,時任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先生在我研究報告前期選題、資料收集、開題報告、寫作提綱、中期章節取舍、內容完善、乃至最終定稿等環節都付出了諸多心血。其間數十次線上線下研討分析,為我啟發思路,修改研究報告乃至逐字咀嚼,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也力求盡善盡美。先生的傾心指導、傳道授業解惑,讓我如沐春風,受益終生。研究報告答辯順利通過后,我又經過兩個月的修改和補充完善,最終完成了30余萬字的著作《受賄罪若干疑難問題研究》,于2010年5月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當時國內刑法學界少數專門研究受賄罪的著作之一,書中所提出的增設罰金刑等觀點頗具前瞻性,與之后國家頒布的刑法修正案的有關規定存在一定的契合之處。
“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自從在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從事博士后研究以后與恩師陳澤憲先生接觸近二十年,深感先生魅力無窮。對學術可謂苦心孤詣,不僅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平易近人、而且更具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我與先生已成為了亦師亦友的關系。2021年元旦,我打電話給先生拜年,并向他報告欲再寫一部關于受賄罪方面的著作。他聽后非常高興并叮囑我一定要密切聯系司法實際,仔細研讀近年國家發布的有關刑事法律文件,要吃透精神并收集一些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受賄犯罪的相關問題。既要解決一些刑法理論爭議問題,又要對司法實踐有所指導幫助,同時答應為本書拔冗作序。放下電話后我格外激動,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之所以選擇深耕受賄犯罪研究,并相繼在公安法律專業刊物發表了20余篇涉及賄賂犯罪方面的相關論文,是基于個人興趣,也是基于現實需要。因工作關系,我可以接觸到大量豐富的有關賄賂犯罪方面的實際案例,同時,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策的發展變化,受賄犯罪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為了有效的打擊和遏制這類違法犯罪,更好的維護國家政治經濟秩序和日趨完善的法治發展建設環境,全國人大常委會陸續頒布了若干涉及賄賂犯罪的《刑法修正案》,最高司法機關也先后發布了若干司法解釋。為此,在我重啟學術研究大門時,仍然選擇了這一課題。于是我查閱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剖析了數十個疑難案例,結合當前受賄犯罪呈現出的新特點,同時對本人于2010年5月出版發行的專著《受賄罪若干疑難問題研究》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比較分析研究,之后我就全身心投入到著作寫作之中。工作之余每天披星戴月的撰寫書稿、推敲文字、時常通宵達旦,做到了入腦、入心、入神、入境,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在大學工作時的狀態,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質樸生活。經過近一年時間夜以繼日的拼搏,結合先生提出的一些建議對書稿又進行了反復多次增補刪減完善,最終將三十余萬字的書稿完成后交予先生,先生在百忙之中審閱并作序,確定書名為《受賄罪立法暨適用研究》,交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于2022年1月出版發行。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仡櫸业穆殬I生涯,我在中國刑警學院工作二十余年,我的青春年華和大好時光都無私奉獻給了這所中國培養“東方福爾摩斯”的搖籃,奉獻給了中國公安教育事業。一路走來,無論是在教學、科研還是辦案方面,雖然稱不上“驚天動地”,“戰果輝煌”。但也可以說是收獲頗豐,碩果累累。到中國刑警學院不久即先后加入了中國法學會、中國犯罪學研究會,之后又榮興被聘為遼寧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曾多次赴省、市公安機關參加案件偵破和審理工作,并有幸參加由國家公安、外交等部委聯合組織的工作專案組。在完成辦案、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先后在國家、部(?。┘墝I刊物發表公安法律方面學術論文近百篇;獨著、合著、主編、參編公安法律方面著作三十余部;獲得國家、?。ú浚?、學院級獎項二十余次,因而受到了學院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廣泛贊譽并受到學院立功嘉獎??梢宰院赖恼f,在中國公安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我也盡了一份自己綿薄之力,發揮了自己一滴水的作用,為國家公安法制發展建設做出了一名知識分子應盡的貢獻。來到北京之后成為北京市刑法學會理事,繼續筆耕不輟,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和2022年1月相繼出版了專門研究賄賂犯罪的法學著作《受賄罪若干疑難問題研究》和《受賄罪立法暨適用研究》,明年初還將出版一部刑事法律方面的學術著作。
另外,2020年年底因與友人聚會期間結識了一些國內知名文人墨客,如當代著名軍旅作家李松濤先生;著名詩人、詩評家李犁先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作家網》總編趙智先生;著名作家、詩人、《中詩網》總編周占林先生;著名詩人、《中國詩歌萬里行》總策劃人祁人先生;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書法家詩人、《作家報》總編張富英先生和著名語言藝術表演家賀彩先生等等。受這些大咖的影響又涉足了詩歌、散文領域的創作,也正是在他們的熏陶幫助下先后在《遼寧詩界》、《五月風》和《作家報》、《作家網》《中詩網》等報紙雜志及媒體刊物發表詩歌近200首,散文10余篇。并有幸被吸納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和中詩歌學會會員,并被《中詩網》聘為簽約作家。在此,對這些大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皡s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幾十春秋,歲月悠悠。日升月落中文字漸著光彩;風霜雨雪中思想日益深邃,云舒云卷下潮落潮起;歡歌笑語里淚水潸然;一路走來育我助我之人無數,需要感謝之人太多太多——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位無涯苦做舟”。求學,始終是我前半生的重要課題,從入讀小學、中學到大學、從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博士后,在求學的每一個階段,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幸遇到了影響我一生的恩師?;厥茁髮W路,幾番際遇、幾番求索,前日種種皆成就今日之我,恩師如海怎敢相忘?!跋喾暌灰娞掖?,校內繁花幾度紅。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小學班主任安杰昆老師不僅給了我開蒙的教育,還為我心中早早種下了勤奮好學的種子;中學班主任李吉安老師不僅讓我熟悉了魯迅先生的“早”字,領略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還讓我感知了閱讀的力量;人生第一位學術啟蒙導師田文昌大律師不僅為我叩開了法學研究的學術大門,還讓我知道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法律人;西北政法學院的解士彬教授不僅讓我明白了刑法的基本原則及如何懲罰犯罪的宗旨和理念,還讓我從此癡迷于刑法學研究;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守芬教授不僅讓我厘清了當今刑法典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完善,還告訴了我如何完善并最大化發揮刑法的綜合作用;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陳澤憲教授不僅讓我看到了中國刑法的發展方向和美好前景,還指導我如何結合國際和國內實際情況進一步健全完善和發展中國刑事法律體系,更好地為國家法治發展建設服務。正是諸多恩師的言傳身教和指點迷津使我方知不全不粹之不足,從魚翔淺底而自感愜意的混沌中愈加清醒,從而暢游于刑法學的浩瀚海洋中盡情領略其奧妙——
緬邈歲月,繾綣平生。在我漫長的學術研究道路上,還曾得到諸多專家學者的指導幫助,他們的恩情令我終身難忘。如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終身教授陳光中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作富先生;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科院趙秉志先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張文和楊敦先教授,以及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劉仁文教授、田禾、屈學武、莫紀宏、王敏遠教授和張紹顏教授等等。正是這些可親可敬的學術大咖們以他們的睿智、真誠、深邃的學術思想和嚴謹的治學作風讓我受益匪淺,不斷進取,向前發展。同時還要感謝我在中國刑警學院工作時的學院領導及教研室的各位同仁,如中國刑警學院原院長張世勤教授;中國刑警學院原院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王彥吉教授、中國刑警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王世全教授;以及中國刑警學院法律部主任李新全教授和刑法教研室王明輝教授等等。無論是我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期間,還是在攻讀博士學位及做博士后期間,他們在各個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俗語道:“國泰千秋盛,家和萬事興”。何其有幸,我生長在一個幸福、和諧、美滿的大家庭中。兄弟姊妹對我寵愛有加,關心愛護,無微不至,讓我終生難忘。尤其是長兄對我格外關愛,在生活、學習和工作各個方面都不遺余力地幫助我,在我人生旅途中扮演了一個集長兄、父親和朋友于一身的角色。記憶猶新的是當我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不佳落榜時,我痛苦萬分,淚如雨下,徹夜難眠,悲觀失望,仿佛要天塌地陷,對人生和前途失去了信心和勇氣。在這緊急危難之際,我的長兄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一邊安慰我,一遍開導我,給我講了許多失敗者不懼困難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獲得成功的經典案例。正是在他的鼓勵和關心下,我不僅盡快調整狀態而且還通過個人的努力拼搏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進取,一路前行。在我漫長的人生學習和工作中,每當我生活上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周濟解圍;每當我學習上遇到難題時,他常常鞭策鼓勵;每當我工作上遇到挫折時,他更是耐心細致,答疑解惑---此時還要提到我的大姐,她對我亦是偏愛。在我攻讀博士學位全力趕寫畢業論文期間,她時常叮囑我愛惜身體、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并常常為我做些可口飯菜,洗熨警服等等,如母親一樣關心我愛護我,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平凡和偉大。在此更要感謝夫人羅晶,她亦法科出身,是政法機關的一名公務員。在我漫長的學習和工作中,她不僅深深地理解我,默默地支持我,更是我前進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她不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幫助我查閱文獻資料,而且還要幫助我疏理校對文稿。此外,她不僅承擔了所有家務,而且還獨自肩負起培育孩子的重任。正是在她的悉心教導培養下兒子茁壯成長,脫穎而出,現供職于一家國際知名企業從事科研工作,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師。有妻如此,夫復何求?無卿相伴,焉有成法博士;無卿分憂,焉有成法今日。
還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原總編輯楊玉生先生;四川警察學院教授卞宏波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巴圖博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謝毅博士;以及張揚博士;朱云山博士;吳光俠博士和周維明博士等等。他們在我學習和工作等各個方面都對我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心、幫助和陪伴,在此一并致謝。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人生是很公平的,你在哪里付出,就在哪里得到;你在哪里打磨,就在哪里閃耀。一個人的成長,必定是從撕心裂肺的痛楚中淬煉而來,從精益求精的磨練中鍛造而來。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正是這些“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學術大咖們的言傳身教、悉心指導,為我人生拼搏道路上一次次充了電、加了油、鼓了勁。才使我充滿了信心,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希望。不僅讓我開闊了學術視野、提升了科研水平、夯實了研究刑法學的基石,而且還為我搭建了人生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同時讓我在學習研究刑法學這條光明道路上,也領悟到了更多的人生哲理,感受到了更多因心境澄明所帶來的樂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也正是在這漫長的風雨人生路上有了這些明燈照亮指引,才使我有足夠前行的勇氣、動力和能力面對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挑戰。從一名初次高考失利的落榜青年,成長為一名國內知名高校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一名基層的普通公安民警,成長為一名國內警界屈指可數的博士后高級警官;從令人向往的黨政機關再度轉變角色步入教育領域再度從事教育工作;從一個行走在研修法律條文路上數載的法律人,到今日手握一枝瘦筆蕩漾在文字匯成的浩瀚海洋中--如果沒有諸多恩師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如果沒有各位領導的關心培養和鼎力相助;如果沒有眾多同窗好友的互相鼓勵和大力支持;如果沒有親人的無私奉獻和家人的默默陪伴;如果沒有無數個“朝披紅霞、沐浴皓月”的日月輪回;如果沒有無數次指尖敲擊鍵盤刪減反復的勞形苦心;如果沒有無數次繁瑣的資料收集取舍;如果沒有無數次緊張的構思、撰著、對冗詞贅句的整理與修改;如果沒有生活的歷練與積淀;如果沒有思想的飛躍與觀念的轉變;怎會有吾今日?正是驗證了那句話“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時光荏苒,流年易逝。漫長風雨人生路,笑語悲歡匆匆途?!耙惶旌芏?,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芍^“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曾經以為老去是很遙遠的事,如今突然發現年輕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經意間抬眼已近花甲,時光已漂白了鬢發,流年已驚擾了安寧。行走在喧囂紛繁的塵世,走過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走過了“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激情燃燒的青春年華;也走過了世事不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隨性與灑脫的平和中年;現已步入了飽經滄?!扒トf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虛懷若谷、胸容萬壑的耳順之年。當經歷了這些潮起潮落的人生;當生命的年輪刻上了滄桑;當歲月的光影劃過了眼角,那些曾經的年少輕狂;那些曾經的豪情萬丈;那些曾經的躊躇滿志;那些曾經的意氣張揚,已如昨夜星辰般墜落。炯然的目光里難以掩飾內心的沉寂,淡然的神韻里裝滿了對俗世的釋懷與灑脫。雖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但情緒中已沒有了躁動,多了許多寧靜;神態中已沒有了桀傲不訓,多了許多平和;生活中已沒有了幻想,多了許多現實;做人已沒有了盛氣,多了許多渾圓;性格已沒有了張揚,多了許多內斂;領悟到了淡定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這種淡定是經歷了磨難和滄桑后的大氣和胸襟;是走過了起落和坎坷后的鎮定和從容;也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無求和自足。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豁達與超脫;也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從容與禪意。領悟到了能夠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路上揮灑自如是一種豪邁;能夠在平平淡淡的歲月里靜守時光流逝亦是一種幸福。更領悟到了那些在人生風雨中曾經徘徊的路;沿途看過的風景;一路遇見的人;頭頂的一片藍天白云;跋山涉水后留下的足跡,好像都是一枚枚逐漸褪色的書簽夾在人生的縫隙里,都是人生中留下的一個個深深的印記,與人生之書融為一體,最終也都成了歲月里最終難忘的經歷。如果說把人生中天真無邪的童年比作是一場旖旎的夢;草長鶯飛的少年比作是一首清麗的詩;那么,激情澎湃的青年就是一闕浪漫的詞;成熟穩重的中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話??;為霞尚滿天的暮年則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厚重小說。書中描述了人生的愛恨情仇和喜怒哀樂,閱后能讓人把眼淚賺足并落淚唏噓,同時把滄桑與無奈寫滿額頭。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2021年5月,我接到北京某知名高校領導亦是好友的電話,欲聘請我做該校兼職教授。言辭之懇切,令我動容。想到放下教鞭多年之后又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園,走上三尺講臺,重新面對學生,心情格外激動、興奮不已、便欣然應允。為了不負好友期望,為了能讓學生深入了解體會法學精髓,為了給自己這個“新崗位”的教師重新找回上課的感覺。我又回到了曾經工作了二十余年闊別十余年的中國刑警學院,踏入校園已物是人非??吹疆斈晟险n的教學大樓和圖書館依然存在。然當年共事的老同事有的已不在人世;也有的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即使仍在教學一線的如今也已兩鬢斑白,即將退休??吹剿麄儾⒘钠鹉晟偻?,不禁感慨萬分,一切恍如昨日,歷歷在目。尤其見到了當年的“小朋友”,如今已是國內著名作家的雷米博士,并同他就當前法學、犯罪學問題以及文學創作問題等等進行了長達四余小時的交流探討,可謂一見如故。他對吾一介老書生亦是不乏鼓勵和鞭策,讓我怦然心動,讓我增強了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和信心,也更加堅定了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勇氣。于是又將封存書柜已久的法律書籍和過去的教案重新拿了出來,開始梳理學習備課,為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為重新踏上講壇做好充分的準備,仿佛在迎接人生第二個青春的挑戰——
清風吹月落,書聲伴日升。淡淡的書香飄來,涌動著淡淡的清雅。如今余雖已“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性漸闌珊”,然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往后余生,仍會“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霽讀到朝輝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歲月寂然運行中,走進大自然,春看繁花似錦、夏沐涼風習習、秋賞層林盡染、冬觀白雪皚皚。欣賞每一個日出冉冉,釋然每一天日落漫漫;不為一葉凋零而感傷,不為風吹雨落而惆悵;不苦苦追求完美無缺,不癡看風云流連過往。以風的灑脫笑看滄桑,以云的飄逸輕盈華年。用淡泊寫意人生,用安然蔥蘢時光。正如汪曾祺所說:“最美的日子,當是晨起侍花,閑來煮茶,陽光下打盹,細雨中閑逛,夜燈下讀書,在這清淺的時光里,一手煙火一手詩意,任窗外花開花落,云來云去,自是余味無盡,萬般滿意”。
……嘰嘰喳喳,窗外傳來鳥兒清脆的鳴叫聲像一首美妙的音樂淌過耳膜,好像是在告訴我又一個不眠之夜過去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雨后空氣中裹挾著的野草的清香味兒也隨著一縷細碎的金色陽光透過玻璃窗飄入書房。我非常喜歡這旭日東升的清晨,仿佛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我非常喜歡這山花爛漫的春天,好象心花盛開在眉宇;我非常喜歡在書房靜坐中與文字相傾,猶如戀人依偎在我的臂彎,滿世界都是歲月靜好,滿心的歡喜旖旎成了絢麗的春天。想來,任何生命都在輪回中滄桑著一種美麗,都以自己的榮枯詮釋著生命的真諦——
作者:成法,博士后。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曾在研修法律條文的路上行走了數載,前日一不留神誤入詩詞文海之中。如今手握一枝瘦筆為槳,喜怒哀樂做舟,帶著對你的眷戀,朝著有你的方向,伴著一首只有你我才懂的樂曲,迎著唐風宋雨,蕩漾在詩詞文海匯成的浩瀚海洋中——
余生:讀書潤筆,品茗聽曲。塵囂遠離,修籬種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